红毛丹

红毛丹:无患子科韶子属大型热带果树,又叫:毛荔枝,韶子和红毛果等,跟荔枝、龙眼是亲戚。马来文称之“rambutan”,意为“毛茸茸之物”。红毛丹树冠松散,主干弯曲。叶薄革质,椭圆形或倒卵形,两面光滑。花序常多分枝,被锈色短绒毛。无花瓣。果阔椭圆形,红色或黄色。果实表面密生红色或黄色软刺。果肉晶莹剔透,味酸甜可口。果肉紧粘果核(种子),较难分开。果核大小比花生略大,浅灰色。在保亭地区,红毛丹花期在2-4月,果期6-9月。红毛丹是知名的热带水果,备受市场青睐。

    红毛丹(拉丁学名:Nephelium lappaceum L.),又名毛荔枝,韶子,红毛果,红毛胆,为东南亚原产之无患子科大型热带果树,马来文称之"rambutan",意为"毛茸茸之物"。原产于马来半岛。东南亚各国,如泰国、斯里兰卡、马来西亚、印度尼西亚、新加坡、菲律宾有生产,美国夏威夷和澳大利亚也有栽培。泰国红毛丹有"果王"之称。红毛丹为常绿乔木,高10余米;小枝圆柱形,有皱纹,灰褐色,仅嫩部被锈色微柔毛。成熟的红毛丹果并非都是红色的,也有黄色的果子。有的红毛丹的核的大小近似于芝麻。红毛丹的味道类似于荔枝。红毛丹在中国种植面积较少,目前全中国只有海南岛的保亭和三亚种植较大面积的红毛丹。栽培种:

海南栽培种以海南省保亭热带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保研7号等品种为主。

形态特征:

小枝圆柱形,有皱纹,灰褐色,仅嫩部被锈色微柔毛。叶连柄长15-45厘米,叶轴稍粗壮,干时有皱纹;小叶2或3对,很少1或4对,薄革质,椭圆形或倒卵形,长6-18厘米,宽4-7.5厘米,顶端钝或微圆,有时近短尖,基部楔形,全缘,两面无毛;侧脉7-9对,干时褐红色,仅在背面凸起,网状小脉略呈蜂巢状,干时两面可见;小叶柄长约5毫米。

花序常多分枝,与叶近等长或更长,被锈色短绒毛;花梗短;萼革质,长约2毫米,裂片卵形,被绒毛;无花瓣;雄蕊长约3毫米。

果阔椭圆形,红黄色,连刺长约5厘米,宽约4.5厘米,刺长约1厘米。花期夏初,果期秋初。

生长环境要求:

红毛丹的正常生长最适温度为25度左右,有充足的光照时间,环境相对温度较大,年降水量大于1800mm;要求土壤肥硕、土层深厚、湿润的沙质土壤;有良好的浇灌排水系统。

喜高温多湿,没有风害,低海拔的山地环境。年平均温度在24摄氏度以上,最冷月的温度要高于17摄氏度适合红毛丹的生长发育。红毛丹幼苗期不耐旱,需要适当增加水分管理。果实生育期最需要水。所以要求栽培地的年降雨量在1800毫米以上。

栽培技术要点

在移栽幼芽后第一个月,需要每天定时淋1次水,以湿润为度,见土面干就淋水。

第二个月,小苗抽出第一蓬新叶,给营养袋除草,在行间进行松土。除草时防止伤根。在肥料方面每个月薄施一次水肥。加入所含氮磷钾比例为15:15:15的硫酸钾复合肥。稀释成10倍水液淋浇苗株。这种复合肥三种养分配比均衡,有利于红毛丹平衡吸收。每亩苗圃地的用肥量5-7千克就够了。

见叶片生长旺盛了,在第二个月末开始,每月追施1次尿素,方法上采用点施,每个营养袋点施4-6粒就可以。这样计算下来,每亩苗圃地大约需要尿素5千克左右。

第三个月到第五个月,砧木苗生长到50-70厘米高了。行间的杂草长得也快,注意除草。硫酸钾复合肥水肥的用量增加到每亩苗地15-20千克。

红毛丹红毛丹小苗期主要有毒蛾危害叶片。如果虫量少,采用人工杀灭最好。如果危害面积较大,可以选用38%的甲维盐.辛乳油800-1500倍液,作为杀虫剂,喷洒一次就可见效。甲维盐.辛乳油渗透和触杀能力强,喷药后,快速引起害虫的极度兴奋和麻痹,导致害虫神经快速阻断而死亡,杀虫彻底。南方雨水多,选用乳油耐雨水冲刷。喷药间隔一周进入安全期,人畜触碰都不受影响。

海南红毛丹的常见病害有白粉病、藻斑病和霜霉病,以及虫害黑尾舟蛾、褐边绿刺蛾等。

咨询服务热线:
0898-38669666
地址: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城镇保亭热带作物研究所招待所二楼101房
投诉举报电话:0898-38669777 Email:Kay002002@163.com
移动端
官方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