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心果(Manilkara zapota (Linn.) van Royen),山榄科铁线子属木本植物,小枝叶痕明显;叶互生,革质,为长圆形或卵状椭圆形;花梗密被毛,花冠为白色,子房圆锥状,密被毛;果实为纺锤形、卵圆形或球形,果肉黄褐色;花期4—9月;果期11月至翌年5月。 人心果外形长得像人的心脏,因而得名。
人心果原产于墨西哥和中美洲地区,中国人心果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台湾、云南等省区的南部、中部及海南省。福建于1900年由华侨自新加坡引入,种植于漳州、厦门等地。广东于1910年引入,分布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各市县、粵西及潮汕地区,在广州市及其附近有小规模商品性栽培。广西分布于南宁、玉林、梧州、钦州等市。 人心果喜高温和肥沃的砂质壤土,适应性较强,在肥力较低的黏质土壤也能正常生长发育,很耐旱,较耐贫瘠和盐分。 人心果的繁殖方式包括播种繁殖和压条繁殖。
人心果的果实用于胃脘痛,树皮用于急性肠胃炎、扁桃腺炎, 种子有利尿的作用,而其乳汁则被运用在痢疾和疟疾上。 人心果的果实提取物还有抗氧化、皮肤保湿、促进肌肤血液循环和毛发生长等作用,可用于润肤乳、护发液等产品中,有很高的经济价值。 人心果的果可食,味甜可口;树干之乳汁为口香糖原料,除了可作水果鲜食外,也可制成果汁、罐头、果脯、果酱等,还可作蔬菜食用。 [8]人心果果树四季常绿,树形优美,常用作行道树和绿化、观赏树种。
形态特征:
乔木,高15-20米(栽培者常较矮,且常呈灌木状),小枝茶褐色,具明显的叶痕。叶互生,密聚于枝顶,革质,长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6-19厘米,宽2.5-4厘米,先端急尖或钝,基部楔形,全缘或稀微波状,两面无毛,具光泽,中脉在上面凹入,下面很凸起,侧脉纤细,多且相互平行,网脉极细密,两面均不明显;叶柄长1.5-3厘米。
花1-2朵生于枝顶叶腋,长约1厘米;花梗长2-2.5厘米,密被黄褐色或锈色绒毛;花萼外轮3裂片长圆状卵形,长6-7毫米,内轮3裂片卵形,略短,外面密被黄褐色绒毛,内面仅沿边缘被绒毛;花冠白色,长约6-8毫米,冠管长约3.5-4.5毫米,花冠裂片卵形,长2.5-3.5毫米,先端具不规则的细齿,背部两侧具2枚等大的花瓣状附属物,其长约2.5-3.5毫米;能育雄蕊着生于冠管的喉部,花丝丝状,长约1毫米,基部加粗,花药长卵形,长约1毫米;退化雄蕊花瓣状,长约4毫米;子房圆锥形,长约4毫米,密被黄褐色绒毛;花柱圆柱形,基部略加粗,长6-7毫米,径1-1.5毫米。
浆果纺锤形、卵形或球形,长4厘米以上,褐色,果肉黄褐色;种子扁。花果期4-9月。
主要价值:
药用:人心果的果实用于胃脘痛,树皮用于急性肠胃炎、扁桃腺炎, [10]种子有利尿的作用,而其乳汁则被运用在痢疾和疟疾上。
经济:人心果的果实提取物还有抗氧化、皮肤保湿、促进肌肤血液循环和毛发生长等作用,可用于润肤乳、护发液等产品中,有很高的经济价值。
观赏:人心果树姿婆娑可爱,满树果实累累,果实营养价值高。在南方小庭园中栽植,即可观赏又可食用,也可盆栽摆放于宾馆大堂,商厦大厅等大型场所,别具一格。人心果果树四季常绿,树形优美,常用作行道树和绿化、观赏树种。
食用:人心果的果可食,味甜可口;树干之乳汁为口香糖原料,除了可作水果鲜食外,也可制成果汁、罐头、果脯、果酱等,还可作蔬菜食用。 [人心果营养丰富,含有蛋白质、脂肪、糖分、多种氨基酸,维生素B1、维生素B2、维生素E,以及磷、钙、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。硒和钙的含量更是高居水果、蔬菜之首。硒能激活人体细胞,增强活力,具有防癌、抑制心血管疾病的作用。人心果中含有的微量元素钼也有防癌作用。钙能维持人体血钙平衡,防止由于缺钙而引起的骨质疏松、骨质增生、老年痴呆、动脉硬化等病症。